筲箕灣城隍廟
城隍的起源 <周易.泰>「城復於隍,勿用師也」 (註1);<說文解字>「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無水曰隍」(註2)。從以上古書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原來「城」指的是城牆;「隍」則指的是沒有水的護城河。 <周易.泰>「城復於隍,勿用師也」;<說文解字>「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無水曰隍」。從以上古書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原來「。 所以「城隍」一詞原本的意思,指的即是保護人民身家安全的城牆和護城河。在<梁書.陸襄傳>裡就記載著陸襄曾經率領城中的百姓們一起修城隍,以防備敵人的來襲。而漢朝班固也曾為文說:「修宮室,浚城隍」。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城隍的信仰原本是起於人們對於維護自身安全的城牆與護城河的一種敬謝的心,感謝他們長年來保護人們身家財產安全的貢獻。與現今的城隍信仰是不一樣的。 註1.城牆若是傾倒在護城河上(指的是政治敗壞),表示國家的命運有動亂的傾向。 註2.城:保護人民的城牆;隍:沒有水的護城壕。「無水曰隍,有水曰池」 城隍的信仰 古時候的人們由於民智未開,在面對週遭所產生的自然現象時,往往因為不瞭解而產生害怕,於是自然對天地產生了畏懼之心,而心生崇拜,這就是自然崇拜。而從自然崇拜中又衍生出「有一物則有一物之神」的萬物有靈觀。城隍信仰就是在這種萬物有靈的思維之下所產生的。 城隍的信仰,直到東漢以後,隨著道教的建立及佛教的傳入,萬物有靈的觀念也受到這些宗教的影響與融合後,直到三國時代,民間才建有城隍廟來祀奉城隍爺。到了唐代,全國各地陸續建有廟宇,以祈雨、求晴、招福、穰災。宋朝時,朝廷對城隍爺相當的尊重,並將城隍人格化。而城隍的信仰到了明朝、清朝更為發達,城隍成了官民共祀的神祗。 因此我們知道,城隍歷經了各朝代的演變,從原來各地城池的守護神,逐漸轉變為護國佑民、守護鄉土的人格神(註1),再轉化為掌理陰間法律的陰官,最後成為現今綜理陰陽兩界的司法神。 城隍的職能 城隍原本只是保護身家性命的城牆,對當時的人們來說,城隍的崇拜是起於對城隍的感恩,並未賦予其任何重要的職務。但隨著時代的改變與其他宗教的陸續興起融合,城隍的神格不僅改變,人們對城隍的期待也增加了。從此城隍的職務也有了大幅度的調整。 一、土地之神 城隍就管理地方大小,名稱也都不一樣,省稱「都城隍」,府稱「府城隍」,縣稱「縣城隍」,縣以下里神則稱為「土地公」,沒有城廓的市街、鄉鎮稱「境主尊王」俗稱「境主公」,房子四週的則稱為「地基主」。雖然名稱都不一樣,但是其職責都是管轄境內的護土之神。 二、城市的守護神 古時候的村落為了防止野獸及外族的入侵騷擾,於是在村落外圍以深濠為防禦,因此水庸神成了人們敬拜的村落保護神,而這也就是城隍信仰的開始。由此推論,護城保民原本就是城隍爺最為原始的工作。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由於戰亂頻繁,老百姓們流離失所,飽受了戰爭之苦,保護城市鄉土的城隍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了。 三、陰間的司法神 唐朝時,天下太平,城隍爺的職能也從單純的保護城市,逐漸擴大到主管生人亡靈、獎善罰惡、生死禍福等等,幾乎城市裡的所有人事物,都由城隍爺一手掌管,宛如是城市冥間的行政長官。而城隍爺的燮理陰陽、公正無私與善惡分明,往往也成了人們遇到在陽世間無法順利解決的難題時,所求助的對象。 在司法事務方面,城隍爺經常巡視陰陽兩界,以舉發惡事或加以陰罰。城隍爺所施的陰罰,足以讓惡人罹患疾病,或陷入貧困,甚至能奪取生命。也因為如此,當陽官-縣太爺遇到不容易服罪的被告者,就會帶他們到城隍廟,在城隍爺前發誓,以證明自己沒有罪。而人們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時,也會到城隍爺前發誓,甚至斬雞頭立重誓。 而行政事務方面,除司罰惡之外,城隍爺也掌理獎善。同時,亦如警察一般,維護公共的安寧秩序,並掌管增進人民幸福利益的事務,以及授福與壽終正寢的人。 民間對城隍爺的信仰,也可以從下面的活動中看出來: 1.住廟袪病:古時候有的人生病時,認為自己的病是受到外來邪魔所影響造成的,於是就會到城隍廟裡去住,尋求城隍爺的保護。 2.審夜堂:城隍爺是陰間的司法官,因此有的人遇上惡鬼纏身時,就到城隍廟請城隍爺晚上開堂審鬼,以解除厄運。 3.發路票:凡人如果客死異鄉,招魂及運靈柩回原籍時,就必須到城隍廟去領路票,拿了路票才能引魂回籍,不然就會成了異鄉鬼。 4.燒王告:所謂的「王告」,就是老百姓有不平的事想要申冤而寫的狀子。送到城隍爺前焚燒,那麼城隍爺就可以替他申冤了。 5.鎮壓災疫和求雨:當地發生瘟疫或其他流行病時,要抬出城隍爺出遊,鎮壓鬼魅,以維護地方太平。而發生乾旱時,農民們也會到城隍廟去求雨。 城隍的神格 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所有的善男信女們都堅信,天地間最大的主宰是玉皇上帝。其實在人們的想法中,上天跟凡間是一樣的,有著一個龐大的行政體系,在這個行政體系中,由眾多的神明來分掌各個職務,管理天地間的大小事務,而玉皇上帝就是管理著這樣一個龐大行政體系的最高長官(類以現今的總統)。 在玉皇上帝統轄之下,城隍爺是屬於地方行政神,所職掌的是地方上與司法相關的各項事務。因此,凡是與地方相關的事務,統一由城隍爺處理。 城隍的封號 走訪台灣各地的城隍廟,我們發現:各地城隍廟裡的城隍爺名號都不一樣,例如:新竹都城隍爺為威靈公、鳳邑城隍廟的城隍爺為顯佑伯。為什麼呢?其實城隍爺的官階是有高低之分的,因其管轄範圍的大小不同,名號也就不同,就像是管理一縣的長官,我們稱為縣長,而管理一鄉的長官,我們稱為鄉長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可以從城隍爺的封號,知道各城隍廟裡城隍爺官位高低。 而城隍爺是什麼時候開始有封號的呢?據考證是從唐朝開始的,唐朝時城隍的信仰愈來愈普遍,而其職能也擴大為燮理陰陽,因此,城隍的神格也較以往提升。而歷代皇帝及雄據一方的君王,也屢封城隍為「王」、「侯」,城隍的神格在官民心目中也因而大大的提高,信仰也更為堅定。 歷城隍爺是誰 城隍爺其實並不是固定的一個人,就如現在的市長或縣長一樣,是一個官職。因此,城隍爺與台灣其他的神明不同,祂是有任期的,做的好,祂會被拔擢升官;做不好的話,也會被免除職務受罰。而掌握城隍爺任免大權的人是玉皇大帝。 既然城隍爺不是固定的一人,那到底誰可以當城隍爺呢?我們根據手邊的資料,將可以當城隍爺的條件,歸納成下面三點: 一、在世的時候是忠良孝悌有德行的人 例如:考城隍裡的宋燾。 二、生前有才學教養、正直無私或是個好官 例如:宋朝的文天祥、漢朝的紀信、明朝杭州的周新等。 三、其他 例如:水鬼變城隍、鴨母王朱一貴變城隍等。 因此,台灣眾多的城隍廟中,台南的小南城隍廟裡面供奉的城隍爺就是鴨母王朱一貴。高雄彌陀城隍廟裡的城隍神是溺水亡魂顯化受封的。而嘉義新塭城隍廟裡的城隍爺即是因為生前行善,所以在去世後被受封為城隍。
位於筲箕灣舊社區中心,旁邊為電車總站,公共廁所和街市,社區中心 ,內部建築較有特色。
需要獎修廟,由其是坐戰耐佐,司以的話我就捐D錢黎換左佢!請吾好見怪
營業時間
星期一 | 08:00–17:00 |
星期二 | 08:00–17:00 |
星期三 | 08:00–17:00 |
星期四 | 08:00–17:00 |
星期五 | 08:00–17:00 |
星期六 | 08:00–17:00 |
星期日 | 08:00–17:00 |